四川省教育厅关于组织教育系统干部师生积极参加
2007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活动的通知
 
各市州教育局、各高等学校:
    由中国教育报、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07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活动日前拉开帷幕。此项评选活动旨在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,促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,弘扬艰苦创业、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,展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时代风采,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,树立教育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现象。
    据悉,此次评选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,第一阶段:征选阶段(即日起至2007年12月10日止)在中国教育报、中国教育电视台、中国教育新闻网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网站刊发启事,向社会公开征选2007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候选人;第二阶段:票选阶段(2007年12月10日—2008年1月10日)组委会在面向社会公开征选的基础上,向社会公示50位候选人,并将网络、短信、读者的投票汇总,根据得票数量,按照先后顺序确定20位为2007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活动入选人,提交评委会;第三阶段:评定阶段(2008年1月10日—1月25日)评委会从读者、观众、网民选出的20位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候选人中,选出10位作为2007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。目前,此次评选活动已进入第二阶段——票选阶段,投票时间截至2008年1月10日。
    请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,把这次投票活动作为学习先进典型、陶冶情操,树立四川教育形象,增强集体荣誉感的过程,积极组织本单位干部师生参加投票(投票方式附后)。我省教育新闻人物候选人共4人:林强(37号)、旦真(11号)、欧家建(38号)、曹于亚(46号)。详情见12月11日《中国教育报》。
  
 
二○○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 
 
 
 
 

附件1:
2007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活动投票办法
 
一、投票方式
 
1、网络投票
  登录中国教育新闻网(投票网址:http://2007.jyb.com.cn)在投票页面提交选票,每个用户全程限投20票,可投给同一候选人,也可投给多位候选人。
2、短信投票
  编辑“3703+候选人编号”,移动、联通、小灵通用户发送到106688886,每条短信限评选一位候选人,每个号码每天限投20票。资费标准:0.5元/条(不含通讯费)。
3、邮寄投票
  请将2007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评选选票剪下(或复印),填写完毕后邮寄至: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中国教育报网络中心(邮政编码100082),信封上请注明“年度人物”字样。所选候选人每张表格不能超过20人。
所有参与投票的人员请注明本人姓名、身份证号码、通讯地址以及邮政编码。
 
二、奖励办法
 
组委会将从所有投票者中抽出幸运奖获得者,其中一等奖10名,奖金2000元或等价奖品;二等奖30名,奖金1000元或等价奖品;三等奖50名,奖金200元或等价奖品。

三、投票时间:
 
2007年12月10日至2008年1月10日。
 
 
附件2:
我省“2007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”候选人简介
 
林强:赤子之心绽放大山之崖
四川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
 
    作为军转干部,他曾10次走进麻风村送吃送穿,播洒着真情与关爱,全村的孩子们都叫他“林爸爸”。作为教育工作者,他拼尽全力,多方求援,在偏远贫困的落后山区创办学校,“山上村小”的师生称他为拯救心灵的“活菩萨”。
    他就是四川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林强,一个怀着爱心,终日奔忙在路上的人。
    仅有1米多宽的沙石路,以60度的陡坡盘旋在平均落差2000米高的山岩间,路的另一边是深不见底的峡谷。今年53岁的林强已经10次踏上这条险峻的山路了。徒步翻越海拔几千米的高山,冒着摔下悬崖和被传染的危险,他深入到凉山州布拖县乌依乡阿布洛哈村,尽己所能地为麻风村百姓改善生活。曾记得,2005年他与县政府一起在这里建立了第一所希望小学。他还特意从成都给学校的孩子们带去了一面国旗,看到国旗飘扬在学校上空的那一刻,林强的眼眶红了:“那一刻,我感觉到了什么叫幸福。”村民们将学校命名为“林川小学”,麻风村第一次传出朗朗的读书声。
    自1987年转业到四川省教育厅工作至今,林强多次深入甘孜、阿坝、凉山、巴中等高寒山区和革命老区了解学校工作情况,并为贫困山区的学校争取了50余万元的教学经费,使70多所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。
    2007年9月,林强被授予“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”荣誉称号。
 
欧家建:为了108名学生的生命
四川省万源市大沙乡油坪村小校长
 
    2007年6月15日,一名身背5公斤炸药的歹徒闯入四川大沙乡油坪村小,企图炸毁学校,108名学生命悬一线。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,学校校长欧家建挺身而出,与歹徒巧妙周旋6小时,成功挽救了108名学生稚嫩的生命和学校全部财产。欧家建用爱和责任,诠释了生与死的意义,用机智和勇敢,谱写了人民教师的壮丽诗篇。
    那一刻,生命显得如此脆弱而珍贵。瘦弱的欧家建内心其实也非常紧张。他说:“我每一秒都在准备着,一旦发生不幸,就猛扑上去,压住歹徒,尽可能把惨剧带来的损失,降到最低。”
    自1981年从万源师范校毕业来到油坪村小以来,欧家建把生命最美好的时光差不多都献给了他钟爱的教育事业。20多年来,他曾自己垫支支援学校建设;20多年来,他曾无数次资助学生。
    今年8月,欧家建作为优秀教师代表之一,受到了胡锦涛、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。谈及救人的事情,欧家建总是朴实地说:“作为一名教师,学生就等于是我的儿女,只要学生不受伤害,我就是炸死也是光荣的。”
 
曹于亚:捐肾救父 感动中国
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生
 
    一条马尾辫,几颗青春痘。灿烂地一笑,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缝。19岁的曹于亚,像个邻家的小女孩。
    就是这个调皮又懂事的邻家小女孩,做了一件“天经地义”的事情,孝动中国--为挽救父亲的生命,捐献出自己的右肾,用爱延续父亲的生命。
    曹于亚又名曹瑜,家住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荆坪乡。2006年11月的一天,正在读高三的曹瑜突然得知,在外打工的父亲身患晚期尿毒症,生命垂危,必须尽快换肾。
    为了让父亲活下去,曹于亚作了让所有人吃惊的决定,捐出自己的肾脏。为了说服家人和医生,曹于亚苦苦请求。最终,曹于亚的右肾被成功移植到父亲体内。
    父亲的命保住了,但后续治疗费每个月就要3000多元。他们变卖了家里的房子,母亲外出打工,曹于亚便带着父亲住进了学校。一边照顾父亲,一边刻苦复习,准备高考。
    半年后,在曹于亚的精心照顾下,父亲身体逐渐康复。而她也接到了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,这个开朗而坚强的邻家小女孩哭了。
    2007年9月,曹于亚被评为“全国道德模范”。
    如今,已是大学生的曹于亚在内心一直有一种内疚,憋着一股劲。她说:“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后,我就更要做好自己的事,最重要的当然是学习。我想学到真的本事,好回报社会,回报关心我的人!”
 
旦真:花甲老人的苦乐教育情
四川省阿坝州政协原副主席
 
    在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的唐克乡,老乡们时常看到一位花甲老人在跟司机讨价还价后,包上一辆面包车赶赴各村及牧点。他就是阿坝州政协原副主席旦真。
    2002年3月,旦真到了退休的年纪。组织上找他谈话的时候,他只表达了一个愿望,就是回到他的家乡——若尔盖县唐克乡为当地的教育尽力所能及的责任。2002年,旦真回到家乡开始了他的苦乐教育生涯。
    要做好教育工作,首先要摸清家底。他先后三次对该乡6个村的户口进行核实,发现800余学龄儿童仅有287名入学。“没有落后的群众,只有落后的工作”,抱着这样的信念,旦真开始了艰难的劝学工作。自掏腰包到各村牧民家中是经常的事,他还到寺庙跟活佛促膝谈心,将未满18岁的少年劝回学校。2003年秋季,入学学生已由287名增到了606名。
    2004年,42名学生从唐克中心小学毕业了。由于当地没有初中,牧民们又不愿送孩子去县城就读,旦真只好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各村寨作动员,并广泛寻求社会支持,为贫困生争取救助。但最后,仍有11个学生没有进入初中。这成了旦真最大的遗憾。
    这遗憾让旦真下决心办职业教育,让当地孩子学得一技之长。于是,一个不收费的职教班在乡中心校开课,预定招40名学员,却一下来了70多人。编写乡土教材,解决师生的饮水和燃料问题,成立唐克乡历史上第一个教育协会……一桩桩、一件件,无不浸透着一个花甲老人的心血和汗水。
    如今,旦真仍在为当地教育奔走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