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负韶华  勇敢追梦

——我校优秀考研学子专访(三)

虽然疫情让今年的考研充满变数

但真正的强者敢于直面困难、突出重围

续写学校亮丽的考研成绩单

近期,官网将陆续推出2020年优秀考研学子专访

听他们讲述川外成都学院学子勇敢追梦的青春故事

2015年初入大学时,周洋是一名专科生,那时的她还没考虑过专升本,更不会去想考研这样遥远的事。她说,后来一步一个台阶的上升,是到了一定阶段才做的选择,她将五年的学习时光比作游戏里的“攻城打怪”,当她回头看时,终局的“胜利”既在意料之外,又在情理之中。
  去年8月至9月,周洋一直按照考上海外国语大学西语口译研究生的标准备考,到了9月底她忽然发现,自己最心仪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将在2020年首次招收西语口译专业研究生!惊喜之余,困难也摆到了眼前:在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的考试中,广外和上外的题型差别极大,“除了作文,几乎都不一样,而且广外的名词解释占比很大,需要花很多时间背诵。”是沿着原路稳妥地走下去,还是追随内心拼一把?周洋对广外的执念给了她挑战的勇气。
  没有往届同学的经验作参考,周洋面对了许多变化和未知:初试时间与她的毕业答辩仅差两天,那段时间“两边都想抓,又怕哪边都抓不到”的心态最折磨人;复试时,她提前向同专业的推免同学打听了面试情况,按照相关题型准备了两个月,可临近考试才得知,统考生的复试和推免生的面试完全不同,她只能临时抱佛脚,尽量让自己在复试中别太狼狈。
  五年时间,周洋披荆斩棘,一路专升本、本升硕,在他人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,但周洋更愿意用“平淡”来形容,“现在取得的成绩是由过去无数个平淡的日子积淀下来的。定好阶段性目标,一步步地踏实做好眼前事,就会在某天忽然发现自己已经越来越好。”
  周洋建议同学们不仅要吃透老师精心挑选的教材、认真完成各科作业,还要扩宽知识面,人民网西语版、《国家报》和《世界报》都是很好的材料,不仅能练习翻译,还能借机了解时事,使考研的复习更加高效全面。“考研结果固然重要,但过程更值得回味”,在这段经历中,周洋提高了学习能力,更磨砺了心态和意志,跟考研前比起来,她觉得现在的自己在各方面都更成熟了。

贾冰雪对英语的兴趣产生于初中时一次考试得了满分。到了高中,每当她被理科成绩“泼冷水”时,英语就像一道光,让她重燃希望。大学选择了喜爱的英语专业,贾冰雪如鱼得水,本科四年专业课平均分在90以上,绩点一直位居年级前三。即使是这样,她还是认为本科阶段学的只是英语技能,她想更深入地钻研英语,于是报考了从高中起就心仪的四川外国语大学的研究生。
  贾冰雪从大三暑假开始备考,学习计划没有落在纸上,但每天看多少书、做多少题都印在心里。她将备考分为三个阶段:暑假在家时,每天学习五小时左右,用两三个小时看专业课,一小时阅读二外参考书并整理笔记,再分配给政治一小时,看相关的书和视频课。九月开学进入中期准备,学习时间延长到每天七八个小时,回顾各科笔记、背专业课、刷政治题。十月中旬进入冲刺阶段,每天驻扎图书馆,复习时长达到十小时。贾冰雪的睡眠质量不太好,有时会影响到白天的精力,所以她更会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心无旁骛的备考中,“我比较注重学习效率,在图书馆里能保持百分百的专注度。”
  朋友们说贾冰雪是“书呆子”,她对此并不介意,“正是平时的自律和积累为我的考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”大学期间,她坚持每天背单词和读英语新闻,她不喜欢为了通过考试而突击学习,更享受每天输入一点新知识的“细水长流”。考研初试的420分,就是对她四年积累的最好褒奖。到了复试,贾冰雪需要背完两本专业书,她先按时间线、人物线、学派线整理出大纲,再将知识点对号入座;背到不懂的地方,用微信小程序“原创力文档”搜索关键词,学习相关的知识点,以此来增强理解,使记忆更牢固。
  查到成绩的那刻,贾冰雪的内心充盈着“被承认”的喜悦感。于她而言,研路上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敏感与自我怀疑。无助迷茫时,陈首为老师无条件的信任、同班研友石露帮忙占座和送小零食、男朋友一路的支持和鼓励,让她度过了许多艰难时刻。现在,她对未来的读研生活充满了期待,“我想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提升能力,将自己塑造成才,真正为社会做一点贡献。”

2月19日,张力月查初试成绩的日子。查分通道开放前,她刷着微博,看见已经查到分的考研网友们纷纷晒出成绩,其中一位竟然考了410分,她跟奶奶开玩笑说,“要是我的分数也是410就好了!”彼时的张力月,心里正七上八下,所以当她看见成绩的那刻,瞬间就蹦了起来——恰好是410分,是所报专业的初试第一名!她流着眼泪拨通了爸妈的电话,觉得这么久的努力总算没白费。
  对张力月来说,报考西财的商务英语研究专业算是一次“曲线”圆梦。大一时,她的职业规划就涉及了英语经贸方向,当时她还想过转到商务英语专业,但和辅导员谈过后,考虑到两个专业同为英语语言学科和转系有难度,她便打消了这个念头,“都是学英语,学得好在哪里都不怕。”
  张力月从去年2月就开始备考了,每天都会保证12个小时的学习时间,“11月之前是早上6点起床,之后就是4点过或5点。”图书馆、宿舍、食堂,每天重复着这样的路线,她也会觉得枯燥,但一想到竞争如此激烈,图书馆里的很多人都和她一样做着“三点一线”的重复,其中还有比自己更努力的人,坚持也就变得不那么难了。张力月把专业课和其他科目穿插着复习,早上先看政治,接着是专业课,午餐后背单词和复习上午看过的专业课,下午四点半后继续埋头专业课,晚饭后再复习政治和二外日语。
  暑假过后,时间骤然变得紧张,张力月开始陷入自我怀疑,但理智又告诉她要咬牙坚持,不能半途而废。每当压力难以消化时,她就打电话向家人倾诉,或者大哭一场,或者与研友相互鼓励,一次次的思想斗争也更坚定了她冲到最后的决心。
  今年4月,张力月开始准备复试,今年西财商英研究专业的复试取消了笔试,线上面试的心态就格外重要,但复试的客观不利因素却差点让张力月崩溃:耳机里反复出现电流声,回音比自己讲话的声音还大,她甚至听不清自己说的话,更不能保证条理性和准确性。尽管如此,她还是极力稳住情绪,脸上露出淡定的表情。在不到20分钟的时间里,张力月仿佛经历了所有艰难,她说自己在面试结束后腿都是软的。
  因为考研,张力月错过了实习和实践的机会,也与奖学金擦肩而过,没参加秋招也算是遗憾。但凡事有舍才有得,在这条路上,她一次次战胜了对自己的否定,考完试后,她在微博里这样写道,“如果真的有如果,再来一次我也不后悔!”

采写 /学生记者团 朱雯洁 陈右平 刘明